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当前各地都在积极构建节水社会,那么在此背景下,城市国企又要如何抢抓机遇,推动水环境治理业务的高质量发展?
水资源严重短缺是我国基本水情,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自律式发展模式,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是缓解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保障水安全的必然选择。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以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为目标,以农业、工业和城镇生活节水以及非常规水源利用为重点,以节水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根据“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来看,需要从源头、过程、输出、监管等阶段提升水环境治理水平。在源头阶段,加快建立地下水监控管理体系,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在过程阶段爱游戏下载,加强重点流域修复以及臭黑水体治理力度。在输出阶段,加快推动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加快海水淡化规模化利用。在监管阶段,实行全过程、全要素监管。一方面,国家坚定不移地建设节水型社会必将导致水环境治理行业的需求激增;另一方面,水环境治理行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节水型社会的构建。
立足循环经济的3R原则,构建水环境治理行业产业链图谱结构,主要涉及“源头-过程-输出”环节。源头环节,主要为降水、地下水和地表水三个主要的自然来源以及隐藏水。通过对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以及隐藏水的减排、控制和利用,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过程环节,主要通过对水土流失治理、河湖生态修复、流域生态修复、防洪减灾治理、臭黑水体治理、重大引调水工程建设以及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环节实现水生态修复。输出环节,主要通过加快推动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海水淡化规模化利用的方式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二次资源化利用。
从水环境治理产业链图谱出发,我们发现在国家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政策引导下,我国的水环境治理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将会呈现以下十大趋势:
近期政策指出,围绕江河湖泊、水资源、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等重点领域,逐步完善源头、过程、输出环节的监测网络体系,强化全过程、全要素监管,全面提升涉水事务监管水平。因此,加强监管倒逼水环境治理更具有规范和成效。一方面,推进“互联网+监管”,及时发现、严格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同时推进问题整改,加强地方政府对于水环境的治理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全过程、全要素监管,压实项目法人、参建各方和项目主管部门责任,强化前期工作、设计变更、“四制”执行、质量管理、移民安置、工程验收等环节监管,全面提升工程建设质量,显著提高水环境的治理水平。
《“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指出,到2025年,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大幅提高。到2035年,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水资源利用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等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新格局。因此,通过源头环节对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以及隐藏水的减排、控制和利用,过程环节对水土流失治理、河湖生态修复、流域生态修复、防洪减灾治理、臭黑水体治理、重大引调水工程建设等水生态修复以及输出资源化环节全过程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结合近期水环境治理相关政策,在产业结构方面,水环境治理更加侧重输出端资源化利用与过程再修复环节爱游戏全站。资源化利用环节主要包括污水资源化与废水资源化利用,其中以污水资源化为主。过程端主要通过对水土流失治理、河湖生态修复、流域生态修复、防洪减灾治理、臭黑水体治理、重大引调水工程建设以及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方面实现水生态修复。
黑臭水体治理是指通过一系列举措,对黑臭水体进行环境问题诊断、分析黑臭成因、核定污染物负荷、确定控制目标、制定黑臭水体治理实施方案等,以达到消除水体黑臭现象的目的,包括对黑臭水体排查识别、制定治理方案、进行工程实施、检测评估以及长效管理。比如,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承建巢湖市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等水系综合治理工程,该工程于2020年3月26日开工建设,总投资8900多万元。主要包括东撇洪沟、贾塘圩、官圩干渠、生态湿地等片区。主要实施内容为新建改造污水以及雨水管道系统、河道治理、水体生态修复、底泥清淤、底泥原位修复、新建生态湿地、截污管道及小区错接改造等。
近年来,污水资源化政策密集发布,加快推动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污水处理产业链的上游主要包括科研(技术、工艺、专利等)、规划设计(给排水、再生水利用、城市节水、防洪与雨洪利用规划、水资源战略、水资源管理体制和制度以及水资源的权属管理等)与耗材供应(药剂、电能等);中游主要包括产品设备的制造与采购(污水设备、机械过滤器、滤膜、污泥压滤机、除氧设备和离心机等)与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水处理主体工程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等);下游则主要是指后期设备的运营、管理、监督、维护、外包委托经营等。在中游,重点抓好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与改造,以现有污水处理厂为基础,合理布局建设污水资源化利用设施。在工程施工阶段参与的企业中,碧水源等企业采用EPC模式,万邦达、首创股份、兴蓉环境等企业采用委托运营模式,国祯环保、中环环保、国中水务等企业采用投资运营服务模式。在下游,主要参与企业为北控水务、上海实业环境、兴蓉环境等,为循环利用提供运营等服务。
智慧化手段是采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对水环境治理工作进行调整,改变原有的传统模式,采用智能化的运作方式,以实现水环境治理行业“全面感知、广泛协同、智慧决策、主动服务”为目的,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成熟技术,搭乘“互联网+”兴起的经济快车,涵盖水环境治理各个环节的一个庞大而缜密的体系。比如充分利用高分遥感卫星、雷达、无人机、无人船、水下机器人等监测手段,加快视频、遥感等新技术应用创新,提高遥感影像数据智能处理能力和业务化应用水平,加快实现对江河湖泊、水利工程、水利治理管理活动等全覆盖全流程动态感知。传统环保企业正加速智慧水厂运营平台建设,致力于在运营平台上,实现水厂运行管理和信息采集、公告发布、运营交流等功能。更有甚者,通过融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GIS、BIM、AR、模型分析等多项技术,建立厂网河智慧联动系统,为下一步实现点线面的水环境综合治理智慧运营系统提供了硬件承载。
结合十四五规划中对水环境综合治理要求以及发展趋势来看,水环境治理企业逐步由单一的制造商、工程商、运营商发展成为集规划设计、施工承包、装备制造、管理运营全产业链一体化的综合治理服务商。近年来中国建筑、中国交建、中国铁建、中国铁工、中国电建、中国能建、中国冶金、中国化学等8家大型基建国企不断拓展水处理相关业务,且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近五年来,央企通过投资、并购的方式不断扩大在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布局。在央企的猛烈攻势下,传统环保企业订单获取能力下降,逐步淡出牵头角色。但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体量大,需融、投、技、建、运五方合作,团队作战依然不可或缺。传统环保企业在水环境治理后的运营领域有多年的经验积累,在技术、运营方面依然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多的央企与传统环保企业联手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构筑更开放的生态圈。
PPP模式下,社会资本作为出资方,以项目公司大股东身份,实际承担起综合管理责任,也承担了项目的主要风险。在PPP项目清库和多地政府支出逐渐达到10%的财政承受能力红线的影响下,近年来PPP模式倍受打击。可以看到,近年来水环境综合治理的PPP项目明显减少,总金额也随之下降。但水环境综合治理类项目是一类非常综合、复杂且规模浩大的工程运营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回收周期长等特点。在此背景下,PPP模式的综合治理项目迅速成为了政府缓解财政压力的“救命稻草”与企业扩大经营的“生长激素”。
PPP的大力推广将引发综合治理模式的改革,一方面能满足地方政府在现有的财政预算内,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资本解决污染问题;另一方面能使企业在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本和技术的过程中,完成政府的治理要求,最终收到回报。对政府而言,PPP模式依然是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最佳选择,PPP模式将回归主流。
2019年4月,证监会与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相关工作的通知》,环境保护为本次基建REITs聚焦的七大领域之一。《“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指出,推动符合条件的水利项目开展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工作。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治理。探索和规范推行项目法人招标,支持社会资本采取股合作、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参与水利工程建设运营。另外,政府牵头、以市场机制设立的绿色发展基金可以有效缓解环境治理中的市场失灵问题。因此,通过多渠道资金投入机制、发行专项债、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绿色发展基金等形式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融资问题,合力共举产生良好的社会和环境效益。
18761875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