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强调“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海洋”。党的以来,在习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全面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在建设安全、生态、健康、韧性、活力的“蓝色海湾”“和美海岛”“美丽岸滩”,不断拓展优质亲海空间,促进人海和谐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对推进海洋强国和美丽中国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推动习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经验走深走实,充分发挥优秀典型案例示范作用,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组织开展了2024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在自然资源部北海局、东海局、南海局、海洋咨询中心等单位的协助下,从各地推荐的案例中遴选出10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这些案例展示了各地坚持陆海统筹、河海联动,以美丽海湾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协同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岸滩环境整治和海岸带生态减灾等方面先进做法,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希望通过分享这些生动案例,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提供可借鉴的样板。本期介绍“福建省泉州市晋江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案例”实施生态修复的做法和成效。
晋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城市,海岸线曲折,岸、湾、潮、滩、礁等滨海景观兼备,是候鸟迁徙的“加油站”。在城市发展的同时,水质下降、互花米草入侵、生物多样性降低等问题日益凸显。近年来,晋江市深入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组织实施泉州湾“蓝色海湾”综合整治,强化顶层设计、秉持生态优先、优化亲海空间,依照“筑牢防线、稳固阵线、营造生活线”等“三条线原则”,闯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实现生态、生产、生活“三生”空间协同、相融共生,让百姓在绿水青山、碧海银滩享生态之美、生产之美及生活之美,荣膺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等称号。
晋江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分布泉州湾等主要海湾,有“海滨邹鲁”等美誉。近年来,受海域开发利用活动、风暴潮等影响,海洋生态面临诸多挑战,近岸海水水质下降;互花米草入侵严重,红树林生存空间被挤占;沿海防护林老化退化,海岸防灾减灾能力减弱;鸟类失去栖息和觅食空间,区域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以中央财政资金支持项目为示范引领,晋江开展泉州湾“蓝色海湾”综合整治,实施互花米草清理、红树林营造、鸟类栖息地恢复和海岸生态化改造等工程,共清理互花米草335.07公顷,营造红树林194.13公顷,海岸生态化改造6.2公里,滨海湿地生态功能、生态颜值、生态质量、生态韧性显著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持续增强,由海向陆形成“滨海湿地—生态海堤—防护林为一体”的生态安全格局,擦亮了泉州湾滨海生态廊道“金名片”。项目实施区域植被丰茂、鱼鸟翔集,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获评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等称号,实现从产业之城到生态之城、从历史名城到亲海胜地的蝶变。
晋江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规划引领、顶层谋划,2006年,确立“生态立市”发展战略,先后制定《加快建设“海上晋江”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晋江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晋江市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2012-2030年)》,明确修复目标,实施历史围垦养殖清退,拆除围堰22196米,全面实现退养还滩。
采取多种生态修复技术,由海向陆形成了红树林—潮沟—光滩交错的滨海湿地、生态海堤、乔灌草植被、海岸防护带的多层级生态安全格局。生物替代,优化生态系统。通过机械绞割、深翻深埋、水淹防控及人工刈割等物理手段,结合红树林替代种植的“物理+生物”等综合治理方式开展互花米草清理。滩涂堆填,构建生态堡垒。按低潮高地滩涂改造,开展红树林种植修复,系统营造红树林消浪带;同时利用残余的池塘堤岸爱游戏登陆,回填适度土壤,种植红树林和海马齿,适当留白,提供鸟类觅食和栖息地。堤岸重塑,筑牢生态屏障。开展砌石硬质护岸生态化改造,消减海浪冲击;在生态防护带按因地、因害、因需“三因”原则种植抗风、耐盐、耐旱的植物,营造生态斑块,构建综合性防护林体系,形成由岸线向陆地分布灌草丛、纯林、混交林的立体复合结构,生态防护、景观美学兼备。分阶管护,确保生态成效。项目完工后,实行“专业+日常+标准”分阶段管护,管护资金由市财政统筹安排,确保管护的持续性。
统筹市民休闲需求、滨海景观改造、自然生态保护等因素,对接泉州环湾核心区、二体中心和滨海公园等设施,串联滨海生态景观带,提升斑块节点,将健康步道、鸟类观测监测站、红树林科普基地、海岸郊野生态园等打造成为晋江生态地标和网红打卡点,形成城市海岸带湿地宜居宜游区,拓宽群众临海亲海空间,带动滨海周边旅游产业,研学游一体为区域注入活力。结合海洋碳汇、海洋科普等产业,激活红树林等生态价值、经济价值。
有效治理外来物种入侵的生态灾害,打造成集潮沟、低潮高地、红树林、光滩等为一体的滨海湿地,由海向陆形成“滨海湿地—生态海堤—防护林”为一体的生态缓冲带格局,系统增强海岸带防灾减灾能力,成功抵御2023年7月在晋登陆的超强台风“杜苏芮”。互花米草治理模式在第一次全国互花米草防治工作会上推广,并写入福建省互花米草除治攻坚行动技术手册和指南。
采取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恢复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后新种植红树林平均盖度超70%,红树林群落长势良好,平均成活率达82%。潮间带总生物量为修复前的2.4倍,鸟类数量为修复前的2.3倍,鸟类多样性指数由1.6提高到2.1。修复后监测到鸟类达203种,其中国家二级以上保护鸟类32种,被誉为“鸟类活化石”的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白鹤亚成鸟首次到访修复区,修复区域已成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重要通道和珍稀濒危鸟类“加油站”。
修复后爱游戏平台,泉州湾已成为晋江生态地标,修复后到此休闲旅游、观鸟、研学人数总量为修复前的20倍,共举办18场亲子活动、9次研学科普,42次考察调研团队来此参观学习。通过蓝色海湾综合整治,晋江流域入海口生态获得全面提升,获评第十一届母亲河奖等多个奖项。
修复形成的湿地景观,提升区域海水、空气质量,推进特色鸟类研学科普与观鸟休闲产业市场化,有效发挥红树林碳汇效应,有利于未来碳汇交易市场的发展。同时联动旅游、海洋碳汇、海洋科学教育与科普等产业,促进生态产业发展。设立生态保护基金,引进社会资金参与项目生态管护,开创了全国首单湿地生态保险,实现生态金融创新应用。
18761875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