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环境是人们生存的空间基础,在人类历史漫长的演进历程中,自然世界给我们提供了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也为社会文明发展贡献了具体的生产资料。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了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正在逐渐成为普遍共识,来自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群众亟需增强生态保护意识,方能在美丽中国实践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征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用生态保护的科学思想武装头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了丰富的生态建设智慧,是各级各类干部群众夯实自己理论水平的重要智力资源,也是新时代生态保护思想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爱游戏登陆。广大干部群众只有加强这一最新思想的学习,才会牢筑自己的理论基础,不断提升生态保护意识,增加实际行动的自觉性,从而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此外,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形势,干部群众生态保护理论的学习还需在政策法规、专业基础上下苦工,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谱系,夯实生态保护的理论深度。
用生态保护的刚性规则约束行为。刚性的制度存在与民众的环保意识培养具有共生性,生态保护能否真正落到实处,关键在于干部群众的执行力爱游戏。因此,增强干部群众生态保护的意识,一方面需要建立起一定范围内的制度体系,织密织牢“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的生态之网,维护好自然资源资产利用与生态环境安全,促进生态保护进入“强制时代”,最终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公民环境权。另一方面对干部群众的违法犯罪行为实施最严厉的惩戒,以制度化力量塑造干部群众保护生态的行动自觉,始终将生态文明观置于心中重要地位。
用生态保护的日常示范引领风尚。生态保护的宏大命题,与个人生活细节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干部群众都存在于特定的社区,他们的一些行为方式往往易于受到别人的关注,也容易被人效仿。在这种环境氛围中,如果干部群体的每一个个体都时时处处以实际行动践约环境保护理念,势必会引导身边群众形成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与正确科学的环保意识,建构起广大社会保护美好家园的价值观,从而有助于绿色、生态社会新风尚的培育。 (杨鑫)